2025年10月6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内欢声阵阵,一场以“月映千载·情寄中秋”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温暖开展。通过沉浸式的手工实践与互动环节,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秋雅集,也让团圆的文化意蕴在亲身体验中深深扎根。
雅集对诗,墨香灯影映团圆
上午9时,博物馆设有对诗区、灯谜游戏区与古风打卡区。观众们围绕“月”字展开对诗游戏。诗句络绎不绝,既有“明月几时有”的经典,也有孩子们稚嫩却真诚的创作。灯谜区悬挂着精心设计的谜题,家长与孩子共同动脑,猜中者喜获专属徽章。在打卡墙下,观众与NPC互动合影,留下了一张张充满节日气息的温馨影像。三枚徽章集齐后,不少家庭高兴地兑换了博物馆准备的特色纪念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文化讲堂,溯源中秋传经典
在“中秋溯源·文化讲堂”环节,文化讲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了中秋节的起源、演变及相关民俗传说。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唐宋时期的赏月风尚,从月饼的由来到各地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观众们都听得入神。随后的趣味知识问答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参与,在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手作月饼,匠心体验品中秋
“手作月饼·品味中秋”工坊区飘来阵阵香甜。在老师的指导下,亲子家庭动手制作冰皮月饼。揉皮、包馅、压模……每一步都充满乐趣。不少家长表示,这是孩子第一次亲手制作月饼,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真切地感受到中秋“团圆”的仪式感。
巧制宫灯,光影流转寄心愿
作为中秋的符号之一,宫灯制作工坊也备受青睐。老师首先介绍了宫灯的历史与文化寓意,随后带领大家制作简易版宫灯。裁剪、粘贴、穿线、点亮......一盏盏寓意团圆与光明的宫灯在手中逐渐成型。灯光亮起时,现场暖意融融,一盏盏宫灯,包含着观众们对家国团圆、生活美满的美好期盼。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作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始终致力于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社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出去。本次中秋活动以“月”为媒,以“情”为线,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公众的桥梁,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未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将继续推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社教活动,持续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客厅”的社会教育功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文化素养贡献力量。
图文 | 蒋林利 谢晓科
编校 | 杨一帆
审核 | 陈佩
审定 | 罗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