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上午,由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的“海山墨华 锦绣天成——桂琼两省(区)织锦艺术交流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熊健厚、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副处长葛川、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覃广周、广西群众艺术馆党委书记杨学文、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苏文殷、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刘创举、广西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黄勇、广西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韦佳、南宁市文联副主席苏黔玲、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原院长柒万里、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宋忠阳、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罗薇丽、柳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宁文活、崇左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关永兴。社会各界群众及媒体记者300多人参加活动。
开幕式活动现场
开幕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党委书记杨学文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副处长葛川分别致辞,葛川副处长表示织锦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智慧。广西的壮锦与海南的黎锦,作为中国织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两地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两地文化交融与传承的重要纽带。举办交流展,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对两地文化合作与创新的积极探索,期待桂琼两省(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再结硕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熊健厚为展览启幕。
海南省旅文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副处长葛川致辞
广西群众艺术馆党委书记杨学文致辞
本次展览以“海山墨华 锦绣天成”为主题,分为历史文献、工具与技艺、精品与时尚三大板块,展出黎锦32件(套)、壮锦26件、文创产品60件。不仅展示了精美的传统织锦作品,还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织锦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与创新。
海南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以其精湛的技艺、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展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2009年,黎锦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海南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而广西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图案寓意,在中华织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交相辉映,共同书写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有以下三大亮点:
亮点一:跨领域融合,展现织锦艺术多维魅力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展示模式,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策展理念,让现代设计理念与织锦工艺相碰撞,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气息的展览,特别是织锦装置艺术诠释传统工艺的当代艺术表达,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嘉宾参观展览
亮点二:空间模式创新,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览在空间设计上别出心裁,通过场景化布局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观众仿佛置身于织锦的世界,既能感受到黎锦的绚丽多彩,又能领略壮锦的厚重底蕴,进一步加深对两地织锦文化的理解与共鸣。
织锦技艺展示
亮点三:“静态+动态+活态”展示,呈现非遗魅力
采用“静态展品+动态演示+活态互动”的多维展示方式。观众不仅可以欣赏精美的织锦作品,还能观看传承人的现场技艺演示,甚至参与互动体验,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展览空间布局
海南和广西的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涵盖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两地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不仅相互学习、借鉴,还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此次展览的联合举办,将加强琼桂两地织锦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积极贡献。
该展览将于2025年6月至7月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展出。
文字 | 冯紫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