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省民族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广度,加强海南历史文献的传播利用,日前,省民族博物馆考古征集部业务人员对陵水黎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整理重新刊印的清康熙版、乾隆版《陵水县志》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化整理建档,以便捷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有效地夯实业务基础。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素有“地方文脉之根”的美誉,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版、乾隆版《陵水县志》一共有四册,其中康熙版一册,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陵水知县高首标纂辑,其内容包括舆图志、沿革志、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兵防志、海黎志、狱官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等十二个门类内容。乾隆版三册十卷,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陵水知县瞿云魁重修,其内容包括地舆志、建置志、田赋志、祠祀志、职官志、人物志、选举志、海黎志、艺文志、杂志等十卷内容。两种版本均采用图文形式记载,反映了陵水康熙、乾隆年间陵水的自然状况、社会管理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是陵水黎族自治县重要的地方文献。
对清代《陵水县志》进行数字化整理,旨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助力学术研究广度、拓宽海南本土历史文献传播利用,顺应新时代民族博物馆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省民族博物馆作为海南民族文化、民族学、民俗学重要的研究基地的示范作用。
文字 | 赵家彪
图片 | 冯紫娴
编辑 |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