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叮咚鉴赏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4-15
  • 分享到:

 

黎族不仅有织锦、制陶、编织等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黎族有句俗语叫作“歌声不停,笛音不止”,反映了黎族民歌与乐器在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融汇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黎族竹木乐器约有40余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哔哒、哩咧等乐器。黎族竹木器乐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叮咚是黎族特有的打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一根为“叮”音,一根为“咚”音,故名“叮咚”,流行于海南东方、保亭、白沙、乐东、五指山等地区。叮咚由木杠和木架组成,木杠是发音体,木架为支撑点。叮咚的尺寸、大小是根据需要而制作,一般厚8-12厘米,长170-200厘米。在海南黎族民间,多用中平木制作,原用于两根木杠,后发展为三根、四根或五根木杠组成。省民博游客服务中心摆放着一件“叮咚”供游客互动体验,其通高201厘米、通宽176厘米;叮咚木:第一根长103厘米、直径7.7厘米;第二根长122.3厘米、直径8.2厘米;第三根长136.3厘米、直径8.5厘米;圆木槌:长43厘米、直径3厘米。采用黄果木制成,用麻绳悬吊于三脚木架上,便于敲打发声。



省民博游客服务中心摆放的“叮咚”



 

     图片来自:符桂花主编《海南黎族传统工艺》


叮咚是黎族喜爱的古老民间乐器,打叮咚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的特点是简便易学,任何人都能打。相传古时候,黎族人民砍山兰,山猪常常在夜间出来糟蹋山兰稻。为了保护山兰稻,看守山兰的人就在林间吊起两根木杠,用于相互撞击响起叮咚声来驱赶鸟兽,但凡有山民居住的地方,有种植山兰的地方,都回荡着“叮叮咚咚”的声响,借着山谷的回音,清脆优美,叮咚响亮,它记录了黎族人民刀耕火种的年代。后来发展为跳舞娱乐用的打击乐器,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据符桂花主编《海南黎族传统工艺》记载:“原广东省民族歌舞团先后出访新加坡、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演出,演奏叮咚受到外国专家的好评和嘉奖。1991年海南省歌舞团到北京演出,以一曲《唎咧与叮咚》荣获金奖”,让黎族独有的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表达出黎族人民的饱满情怀,加深对黎族传统乐器的认知。(文/冯紫娴)

  • 地址:海南省五指山市泰翡路5号
  • 版权所有: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 网站备案号:琼ICP备19000844号-1
  • 公安备案:琼公网安备4690010200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