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竹木乐器主要包括筒勺、灼吧、鼻箫、口弓、拜、唎咧、叮咚和独木鼓等乐器,它源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作为抒发情怀、赞美生活、自娱自乐的乐器,在黎族地区广为流传,是中华民族乐器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黎族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活态的物证,凸显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黎族传统竹木器乐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在黎族的竹木乐器中,鼻箫这一乐器在国内并不多见,在音乐殿堂里别具一格,鼻箫是竹子制作的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成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黎族的传统歌谣:“抛个石头探水源,吹曲鼻箫试侬心”,从历史文献和黎族传统歌谣中可以看出,鼻箫与黎族青年的恋爱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黎族青年表达恋情时常用的乐器之一。
黄海林传授鼻箫制作技艺
黄海林举办鼻箫技艺培训班
据王文华编著《黎族乐器集锦》载“箫管用山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厘米~70厘米,管径1.6厘米左右,在距两端管口8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既可开在管身一侧,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如果使用两端带竹节的竹管,需在节隔中心开一圆形通孔;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藏品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拇指按上孔,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按下孔和底孔。将上端吹孔斜放在右侧鼻孔,靠着鼻孔呼气激振管内空气柱而发音。有时也可用手堵住左侧鼻孔吹奏。”鼻箫的音色低沉清幽。“在黎族民间,偶尔也能见到管身很长的鼻箫,其中最长者竟达 160厘米,需要躺着吹奏。用脚趾来按下面的音孔。这种长鼻箫,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老人能吹奏,一般黎家后生是很难胜任的。”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8月,广东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时,海南乐东县文艺队演出的舞蹈《鼻箫恋》极富特色,赢得观众的赞誉。鼻箫能飞出音符,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于相信这些黎族乐器会如此神奇,如此令人赏心悦目。如今,传承黎族传统竹木器乐技艺后继有人。用鼻子奏响黎族传统音乐之美的黎族传统竹木器乐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海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她以传承和保护黎族竹木器乐、推广普及黎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己任,集保护、展示、培训、研究为一体,为弘扬黎族竹木器乐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9月黄海林受中央民族乐团邀请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参加演出;2016年6月受中央民族歌舞团邀请在北京歌舞剧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音乐会展演;2020年10月赴广东深圳第三届非遗周的展演;2020年五指山之声器乐团曾受邀赴英国、丹麦、波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演出,2021年12月黄海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黄海林靠着鼻箫站在国家大剧院舞台,美妙的黎族之音传遍世界各地。
五指山之声黎族竹木器乐乐团简介
乐团下乡演出场景
黎族传统竹木器乐文化是海南本土历史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为顺应筑牢自贸港文化根基的发展要求,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地开展黎族竹木器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推动黎族竹木器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为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提供鲜活优美的音符!
作者 | 赵家彪
图片 | 黄海林、符晓彤